按照鸿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星科技”)主板上市申请2023年3月3日被平移至上交所重新受理计算,其在审已逾2年。并且,公司早在2023年9月15日就披露了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文件,却始终未等来上会受审的时间窗口。随着财务资料过期,IPO进程再度陷入了中止。
主营业务为石英晶体谐振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鸿星科技过去三年不太好受,受下业需求持续低迷的影响,曾经增长的业绩于2022年进入下滑阶段,净利润从2亿元持续缩减,已逼近1亿元,是否还符合主板“经营业绩稳定”遭到质疑。
虽然净利润规模逐年下降,但在同行毛利率均值“腰斩”之际,鸿星科技却先升后降,总体仅小幅下跌3.95个百分点,2024上半年43.41%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更是超出同行均值25.68%。
然而促成这一领先的关键因素——较低的单位收入折旧费用却令人深思。产能利用率80%以上,甚至达到98.97%的机器设备,成新率却刚过15%。公司声称是通过技术攻关与维保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但这反而引起其通过降低折旧摊销做高业绩的猜忌。
鸿星科技的审核进度停滞许久并不意外,对比申报IPO时的首版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1年节节攀升的经营业绩在2022上半年就已显露出颓势。
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鸿星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8.35亿元、6.51亿元、5.42亿元、2.80亿元,前三个完整年度持续走低。净利润的下滑则更加显著,分别为2.07亿元、1.94亿元、1.33亿元、0.63亿元,2023年较2022年减少了6141.50万元,降幅达31.60%。
自2023年“827新政”以来,因业绩下滑而终止IPO审核的企业已是不可胜数。
虽然从数额上,鸿星科技仍满足“最近3年净利润均为正,且最近3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的条件,但持续下滑的业绩表现在当前IPO上市门槛提升、long8唯一官方网站全面严监管的环境下,显然较难获得监管的青睐。
除了较好的经营业绩,行业地位同样是主板上市审核的关键标准。就目前的行业排名和市占率表现,鸿星科技恐怕还需要继续沉淀。
公司用于证明行业代表性的数据引用自QYResearch全球前十大石英晶体元器件厂商排名,2021年及2022年,鸿星科技在该榜单中均位列第十名,都是差一点就与排行榜失之交臂。
不过,这份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粉饰了鸿星科技的实力,上述两年公司市占率分别为2.60%与2.71%,而前十厂商合计市场份额分别为64.00%、67.84%,鸿星科技市占率约占前十份额的二十五分之一,显然是非常之低,能“蹭”上榜单已是大幸。
值得一提的是,沪主板上市公司泰晶科技(603738.SH)2022年以4.47%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7大石英晶体元器件厂商,财报显示,其2024上半年进账3.93亿元,是鸿星科技(0.63亿元)的6倍。
更坏的消息是,目前石英晶振行业仍未迎来复苏,鸿星科技经营业绩很难在短期内回升。
招股说明书中鸿星科技列举了四家同行业可比公司,2024上半年仅泰晶科技业绩表现较优,归母净利润5738.99万元,东晶电子亏损3000余万元,剩余两家可比公司虽未亏损,但归母净利润也不过百万元级别(下图)。
检索泰晶科技2024年全年业绩情况,其营业收入同比2023年小幅上涨3.55%,归母净利润却下跌13.55%。2025年一季度报显示,泰晶科技营收相比2024年一季度上升10.09%,但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71.52%。排名第七且业绩相对较好的竞争对手仍困顿于行业的下行周期之中,鸿星科技如何独善其身?
在上一次更新招股说明书时,为了向交易所表达经营稳定、未来业绩具有持续性,鸿星科技及保荐机构也是费劲了心思,将目光更多投向中长期表现,认为未来石英晶振行业市场成长态势良好,其将抓住下游市场需求复苏的机遇,为公司的业绩稳定及增长注入持续的动力,据此符合主板经营业绩稳定的要求。
然而,未来成长性是交给创业板的使命,主板强调的是当下稳定性,在业绩企稳回升之前,鸿星科技的IPO恐怕难有进展。
在与同行2024上半年的业绩对比中能够发现,鸿星科技营收规模比泰晶科技低1.13亿元,但净利润却高出其500多万元,反映在毛利率上即是,鸿星科技胜出泰晶科技18.87个百分点。long8唯一官方网站
反观一众同行,四家可比公司的毛利率都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泰晶科技毛利率持续下跌,从2021年的41.28%跌至2024上半年的24.54%(下图);惠伦晶体与东晶电子2022年及2023年一度雪崩,毛利率仅剩个位数,东晶电子2024上半年仍未恢复,仅为7.19%;晶赛科技2024上半年毛利率有所回暖,但相较2021年仍跌超10个百分点。
再对比同行2022年后持续低于20%的毛利率均值,鸿星科技始终保持在45%左右的毛利率水平属实异常。
能够对毛利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就两方面——售价与成本,销售价格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对毛利率都是利好。
据了解,石英晶体元器件的尺寸越小,技术难度越大,售价和毛利率也就越高。鸿星科技主要产品SMD 晶体谐振器的最小尺寸为 1008(实现小批量量产),long8唯一官方网站SPXO晶体振荡器的最小尺寸为2016。
然而这其实并不足以建立起远超同行20余个百分点的优势。泰晶科技,惠伦晶体的SMD 晶体谐振器最小尺寸同样为1008;至于SPXO晶体振荡器,惠伦晶体与晶赛科技生产尺寸范围与鸿星科技相同(下图)。
此外,在技术突破的保障上——专利权方面,鸿星科技不仅不占优势,还处于下风。截至2024年6月30日,鸿星科技总专利数量为54个,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处于末尾,54个专利中发明专利占11个,同样倒数第一(下图)。由此观察,实在难以相信公司能够凭借技术优势实现一骑绝尘的毛利率。
交易所也对鸿星科技高毛利率表现深表怀疑,在审核问询函中直接发出“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因素能否有效解释毛利率较可比公司偏高的原因”的拷问,并要求其结合相关因素对销售价格和成本影响进行量化分析,说明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在监管的追问下,影响鸿星科技高毛利率的核心原因逐步浮出水面。经过量化分析,销售规模较大、单位收入设备折旧费用较低两项因素排在前列,其中设备折旧费以影响力最高值拔得头筹(下图)。
2021年至2023年,鸿星科技单位收入设备折旧费(单位:元/百元收入)分别为4.04、6.24、6.85,而4家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6.80、13.69、14.60,2022年及2023年是鸿星科技的2倍有余。
据问询回复,鸿星科技固定资产折旧分摊进入成本金额较少的原因是,其通过技术攻关和维护保养,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提升,设备使用寿命显著提升。部分生产设备虽购置时间较早但仍能堪用,较低的生产设备成新率提高了毛利率水平。
那么,鸿星科技的设备成新率究竟低到何种地步?根据招股说明书,截至2024年6月30日,机器设备账面净值仅剩9032.70万元,相比5.90亿元的原值,成新率仅15.31%(下图)。就连公司的运输工具成新率也有16.21%,高于机器设备。
15.31%的设备成新率,这个数字在制造业中是非常罕见且危险的,原《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文件中曾有规定,对于基本能够正常使用的资产,成新率不低于15%。换言之,鸿星科技的相关设备已非常老旧,存在逼近甚至超过使用年限的可能。
制造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会逐渐降低精度,这是机械磨损、金属疲劳等带来的不可逆影响。在机器设备老旧到接近淘汰的情况下,鸿星科技的产能、良率、品质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呢?
申报材料显示,占8成以上收入的谐振器,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97%、80.35%、84.86%、97.52%。高强度的使用老旧设备仍能保证产品质量,多少有些难以置信。
对比行业龙头泰晶科技,其2024年末机器设备账面价值为5.80亿元,原值为12.88亿元,成新率约为45.00%,高于鸿星科技近30个百分点。研发实力和经营规模都更甚一筹的泰晶科技尚需要对机器设备进行更替,鸿星科技若依靠技术攻关及维保就能高度延长设备寿命,其行业地位恐怕也不应当居于其后。
从财务状况观察,鸿星科技也并非拮据。2024年6月30日,公司手持货币资金5.58亿元,资产负债率也仅为14.76%,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率近两年也超越同行均值,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2023年末更是双双突破5倍,长短期都不存在偿债压力。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本又是左右毛利率的关键。鸿星科技不存在缺钱与经营困难,却吝啬机器设备的更新替换,究竟是真的毫无必要还是通过不更新设备,从而压低折旧费用,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呢?